產業政策是政府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工具,例如半導體產業得利於工業技術研究院的技術開發、政府租稅優惠、科專計畫補助等國家資源的槓桿效果,造就了今日台灣半導體業在全球發光發熱。但如果政策扭曲、誤用,形成政策的逆選擇,則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風險或資源的錯誤配置。淨零排放是國際潮流趨勢,也是政府既定的政策方向。不過,在電動機車的發展過程中,卻遭到二次的扭曲(逆選擇)。...
近日有關我國將與印度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引進印度移工一事,引起廣泛討論,勞動部長許銘春日前表示,引進的數量還未確定,外傳要引進十萬名印度移工是假訊息,有關移工的引進,勞動部會嚴格把關,她要大家放心。但面對國內各行各業缺工嚴重的問題,主管機關除了澄清假訊息,似乎仍未找到有效的解方。...
隨著2023年的接近尾聲,雖然全球戰爭、氣候變遷和政治混亂的消息仍舊此起彼落,但新一輪的全球政經情勢正在我們的眼前悄悄起了變化。...
國內九大工商團體日前邀請三黨總統參選人針對攸關台灣未來經濟發展議題座談,兩岸議題不意外的是企業界最關切的核心議題。...
回顧2023年的日本和南韓,有風塵僕僕的元首外交,也有合縱連橫的國際政治。從11月中旬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代表會議,到緊接而來的11月下旬中日韓外長會議,「外交先於內政」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韓國總尹錫悅,從「親美-抗中」轉為「親美-友中」。...
在新冠肺炎的肆虐下,中國大陸於2020到2022年間進行封城,直到2023年年初意外解封,解封後中國的經濟成長雖然不差,但出口惡化,房地產泡沫也日趨嚴重。...
抑制通膨 避免「悶」經濟困境
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通膨率)於今年6月下降為1.75%,兩年以來首次滑落2%通膨警戒線後,8月再度突破2%,10月更進一步上升至3.05%,創下今年2月以來新高。...
今年以來,全球各國逐漸揮別新冠疫情陰霾,由於許多重要產業庫存去化緩慢與終端需求疲軟,短期恐將無法獲致改善,加上俄烏戰事持續延燒未熄與通膨並未完全緩和,嚴重波及經濟復甦步伐。...
疫情之後,各行各業迎來新氣象,但「缺工」已經成為各企業的頭痛問題。許多銀行統計,分行平均每年都有1成以上的自然流失,而被要求停休、一個人做好幾個人工作更是時有所聞,這都顯示出缺工已是企業當務之急。...
勞參率對多數人而言,是陌生的,多數人聽過失業率,未必聽過勞參率,有時看到勞參率上升,失業率竟也上升,就更不明白了,勞動力增加不是好事嗎?怎麼失業率會因此上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