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民眾有感的人均所得4萬美元
近年來,台灣人均所得站上34,000美元,且不久前行政院院長卓榮泰發下豪語說:未來幾年內,有機會讓人均所得達到40,000美元的新目標,並穩定領先韓國、日本。......
請主計總處把假預測,改為真預測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首季GDP概估之際,把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值上修至3.60%,此一預測居各智庫之冠,令人嘖嘖稱奇。......
大國博弈朝正向發展 台灣更需大破大立之戰略
中美關稅破冰談判有實質進展,12日公開的「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顯示,中美都會臨時降低關稅90天,美國對中國大陸商品的關稅將由145%降至30%,中國大陸對美國關稅則由125%降至10%,特定商品另加10%~15%......
|
|
好 文 薈 萃 |
寒蟬效應 智慧財產侵權應除罪化
將智慧財產侵權行為入罪始於民國26年《著作權法》,隨著本土產業的發展,高科技產業最早感到刑事處罰的箝制效應,並成功遊說立法院在2001年將發明專利的侵權行為除罪、2年後再將侵權新型專利與新式樣的行為除罪。......
安靜風暴來襲 教育人才陷斷層危機
台灣正面臨一場安靜且危險的風暴!雖不是眼前立見的災害,但時間壓力仍相當大,預估最快五至七年可能爆發的科技人才危機:一場同時由「產業外移」與「教師出缺」,所引發的結構性產業人才斷層災難。......
寧願錯下去,也不願認錯?從損失規避看獨董的制衡角色
企業常見的錯誤,往往不來自資訊不足,而是來自人性的偏誤。其中兩項最具風險的認知陷阱是:慣性偏誤(Status Quo Bias)與承諾升級(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
名 家 嚴 選 |
永續的下一頁
睽違四年,川普再次入主白宮,這不只是權力輪替,更像是一場對當代世界秩序的壓力測試。上任第一天即簽署行政命令,重啟化石燃料開採、喊停綠能推進與補貼......
「毅」與「易」
好不容易盼來了春回大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雖說氣候異常頻仍,總是不脫四季更迭的簡單規律;但2025開年以來的世局多變,卻讓人不禁思量著「毅」與「易」的差異。......
|
|
專 題 報 導 |
以史為鑑 廣場協議救得了美國經濟?
年初,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建議效法1985年廣場協議,與主要國家簽署海湖莊園協議,要求貿易夥伴匯率升值,以提升美國出口競爭力。......
|
【免費翻閱報紙】點選下圖,立即瀏覽今日工商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