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要推Apple Pay電子支付服務,已獲得許多銀行和信用卡公司支持,但商家和消費者的接受度才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要得到商家支持,從而提高iPhone用戶使用Apple Pay意願,商家必先安裝感應器,方便民眾以內置近距離無線通訊(NFC)晶片的iPhone 6與WATCH,輕鬆地「一刷即走」(tap and go),就像台灣悠遊卡那樣。
蘋果從10月開始在美國22萬個據點,包括麥當勞和梅西百貨等,提供民眾使用Apple Pay消費。
顧能(Gartner)指出,目前不到1成美國商家使用NFC感應器。電子交易協會(ETA)表示,美國逾900萬家商家接受信用卡和現金卡消費。顧問公司Crone執行長康尼(Richard Crone)說,蘋果正整合銀行端的帳款交收程序,卻沒向商家推廣電子支付的好處。目前大部分已裝設NFC感應器的商家都棄之不用。
康尼指出,電子支付陷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矛盾循環裡。對小商家來說,裝設一台NFC感應器的費用在300到500美元之間,但以此結帳的消費者卻不多。商家採用NFC的成本,要高於信用卡和現金卡。
但蘋果並非省油燈,過去曾多次成功把現行但不被注意的技術與服務,引進成市場主流,從觸控螢幕到數位音樂下載等都是很好例子。
以手機付費的NFC技術,早在10多年前就已在日本應用,谷歌也在2011年推出類似服務,卻始終無法在美國發揚光大。
專家認為Apple Pay的推出,正遇上一個大好機遇。為防範信用卡盜刷和詐欺,美國正推動商家必須安裝付費系統終端機,來辦識晶片信用卡,否則從明年10月開始,沒裝新系統的商家有可能因盜刷等問題而吃上官司。這將增加商家安裝NFC感應器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