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607

企業經營和危機的距離有多遠?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4日首度發布「2019全球危機調查報告」,舉列全球企業最常見的五大危機,分別為資金周轉、技術挫敗、營運失誤、市場失序以及法遵危機。

 檢視PWC之所以投入全球企業經營所面對的危機之調查,客觀顯示在網路時代全球連動的當下,網路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固然啟動了各種新營運型態與商機。但是機會和風險本來就是禍福相倚,因此企業如果未能做好風險管理,危機的樣態和發生頻率,自然也就會多元多樣。PWC調查所舉列的19項危機,即可見其一斑。

 尤有甚者,回顧過去這一年,由美國川普總統所掀起的美中關稅貿易戰,更讓全球企業的經營,猶如置身波濤洶湧的風口浪尖。企業如何做好風險管控與危機處理、儼然已成為一門顯學。

 儘管各企業主管對這種變局已有不同程度的切身感受,但如何應對,才能化險為夷,甚至能夠化危機為轉機,乃至於找出新的生機與商機,無疑才是最嚴峻的考驗。

 進一步檢視全球企業受訪高階主管所感受的最常見經營危機,同時有23%受訪者選擇資金周轉與技術挫敗。然而相較於資金周轉不靈所帶來的經營危機,可說是長期以來就已存在的共相,技術挫敗也同框位列企業經營危機的榜首,此一方面客觀顯示,當此後工業時代,技術創新與轉型無疑才是決定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另方面則也顯示企業對於技術挫敗的焦慮。

 位列危機榜第三名的營運失誤與第四名的市場失序,分別獲得受訪者20%與19%的圈選。前者也許可歸因於企業經營決策的失當,但後者市場失序相對則往往非個別企業所能掌控。美中對抗使全球貿易市場陷入高度的不確定性,企業所能做的,也許就只能是如台商的鮭魚返鄉或加速新南向佈局。但姑不論這樣的翻轉佈局,本身就會增加營運成本與對新市場的調適成本,而最終是否就能因趨吉避凶而倖免於市場失序的危機,其實依然存有變數。

 相較於綜合性的危機調查排名,PWC報告中另指出,員工超過5千人的大型企業,其最可能遇到的危機,則依序是網路犯罪以20%居首,其次則為天然災害22%。另外認為領導者的不當行為,以及道德不當行為,也會招致企業經營危機則各以17%與16%分列第三、四名。

 解讀大型企業所感受的危機強度,網路犯罪高居榜首,一定程度印證了樹大招風效應。企業規模愈大,遭遇到網路犯罪的風險與危機之頻率也就愈高。同樣的大型企業往往全球布局,但天然災害的加劇,則讓大型企業有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感慨。至於領導者的不當行為,與包括詐欺貪瀆的道德不當行為,也成為大型企業心目中的重大經營危機,客觀來看倒是值得正視的現象。它意謂著在資訊透明化的今天,企業經營者的各種違法或不當行為,都會受到更全面的檢視,企業領導者與經營者自不應心存僥倖,以免自貽伊戚。

 面對危機,自然不應只是坐以待斃,或以不變應萬變。然而,PWC的報告卻顯示,有近三成的全球企業,竟然沒有設置因應危機的專責員工,甚至有將近四分之三的企業,當遇到嚴重危機時,只能尋求外部專業人士協助,企業本身卻無法處理。

 如果說連接受調查的全球大型企業,都有這麼高的比例未設置危機處理專責人員,那就遑論一般中小企業,基於成本考量,更不可能設置危機處理專責人員了。其結果,面對危機海嘯,要嘛應聲倒閉,否則就只好病急才亂求醫,死馬當活馬醫了!

 針對這種現象,PWC善意提醒台灣企業應從五大方向做好危機應變。包括管理危機配置預算、制定危機計劃並測試、分析根本原因、重視利害關係人,以及堅持企業價值做團隊合作。並強調企業必須要有風險意識,並可透過大數據及科技分析找出其中的痛點。

 當此風險與機會並存的時代,不只企業經營要有風險意識,做好動態風險管理,及建構危機處理的SOP,而國家治理又何嘗不然。台灣當國者如果沒有風險意識,政策興革只求近利,政黨對抗無限上綱,則累積而成的高風險,什麼時候出現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恐怕也不能算是杞人之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