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113

搶救「民企」大作戰

 在大陸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歷史性時刻,支持民企成為最重要的經濟政策,顯示了經濟發展的進程並非直線,總是在反覆的推進與倒退中尋找出路,證明了大陸改革開放成績的確得來不易,也再次展現大陸中央不沉溺在歷史光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務實向前推進的態度。

此輪經濟政策重點落在支援民企,主要導因於證券市場的疲弱,大量上海與深圳上市的民營企業,因為股價下跌引發股票融資斷頭賣壓,指標性的上海證交所指數在去年底收盤3,307.17點,今年元月最高曾經拉至3,587.03點,之後就一路下挫,到10月18日跌至最低點2,449.20點,全年下跌25.9%。

然而,上海股市25%的年度跌幅還是靠中大型國企股撐盤,中小型民營上市公司的股價跌得鼻青臉腫,同樣以10月18日作計算基準,上海與深圳3,553家A股上市公司中,股價與高點相較已經腰斬的高達3,150家,佔所有上市A股的88.66%,跌掉七成的有2,125家,佔59.8%,跌掉八成股價的超過一千家,共有1,018家,佔28.65%。一個市場有將近九成的公司,股價距離高點已經腰斬,有將近三成上市公司股價只剩高點的兩成,可以想見龐大的大股東股票質押,以及投資散戶的融資斷頭壓力,這是九○年初大陸證券市場開放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因此我們隨即看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帶領他的經濟團隊,從10月19日起,以史無前例的超高規格進行拯救民企的政策救市方案,先是劉鶴與央行行長易綱、銀行與保險監理委員會主委郭樹清、證監會主委劉士餘,四大財經政策最高主管聯手透過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官方媒體,高喊加大金融支持,搶救中小企業,並且就各自主管的領域提出挽救股市與民企的政策。

緊接著劉鶴等主管專訪後的隔天,習近平於10月20日給「萬企幫萬村」行動中獲得表彰的民營企業家回信,特別強調「支持民營企業是中央一貫的政策」,並且駁斥任何弱化民營企業的言論。

 11月1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習近平、汪洋、韓正、劉鶴、王滬寧一字排開,舉行史上規格最高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除了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在海外與王岐山開會爭取貿易談判的籌碼外,互聯網巨頭馬化騰、李彥宏,食品領域的娃哈哈集團宗慶后,資訊安全行業的東軟集團劉積仁,汽車行業的萬向集團魯偉鼎,節能設備的時代集團王小蘭,醫藥行業的恒瑞醫藥孫飄揚,特種材料行業的星箭盧勇,人工智慧行業的商湯科技湯曉鷗等企業龍頭全數出席。習近平在會中再次強調「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蹟,民營經濟功不可沒!」「強調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徹底粉碎外界關於國進民退論、民營經濟離場論的傳言。

在國家領導指引具體方向後,中央至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隨即出爐,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11月7日提出「一二五」的政策目標,要求金融機構新增的企業融資貸款,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不低於1/3,中小型銀行不低於2/3,並且爭取三年以後,銀行業對於民營企業貸款,佔企業金融新增融資比例不得低於50%。

針對民營企業紓困的強大政策,已經暫時替民營企業止血,過去一個月上海與深圳股市不再下跌,而原本面臨巨大償債壓力,在今年10至12月平均每月人民幣1,400億元的債券到期續作壓力,也逐漸過關,沒有釀成更大的災難,同時證券質押餘額逐步回升,銀行對民營企業也不再雨天收傘,從10月18日至今的搶救民企大作戰,基本上清掃了導致經濟下行的一個重大地雷區。

大陸做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歐美日最大的不同就是國營事業是經濟體內最重要的基石,因此一旦面臨經濟循環所不可避免的信用緊縮期,金融體系的資金自然向財務體質較為穩健的國營事業傾斜,因而加大民營企業資金緊縮的壓力。2017年下半年開始的去槓桿、調結構政策,固然是避免金融體系風險必須採取的政策,成功掃除了P2P等泡沫現象,卻也使得民企遭到拖累,造成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民企經營卻集體拉警報的現象。

郭樹清提出的「一二五」政策目標,雖然每年可以為民營企業帶來1.43兆人民幣的新增放款,但是銀行信貸向金額大、風險低的國營企業傾斜的態勢並沒有改變,真正要紓解民營企業困境,還是有賴經濟落底之後產生新的成長動能。改革開放至今,大陸已經發展出超過2,700萬家民營企業和6,500萬戶個體工商戶,龐大的量體在新的政策支持下,將會逐漸擺脫緊縮的烏雲,成為大陸經濟復甦的主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