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713簡威瑟/台北報導

台積周四法說 外資短中長線搶先問

台積電法說16日登場,股價、市值率先刷新歷史新高,大型研究機構對台積電第三季營收季增3~7%樂觀預期,已逐漸成市場共識,並激勵熱錢搶補。外資圈按慣例在台積電法說會前拋出暖身考題,考量眼前不僅有新冠肺炎疫情,還有中美政治角力變數,提問聚焦短中長期、面面俱到。

回顧台股大立光法說釋出自身旺季業績不旺訊息,台股10日找到藉口、下殺電子供應鏈,即將到來的台積電法說會本次不但肩負全球半導體,以及科技產業景氣榮枯風向球,更是台股「股王法說風暴」後,能不能止穩並迅速尋回上攻動能的最佳助燃器。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提出,短期來看,台積電如何在疫情持續大流行(先前預估可能6月獲得控制),以及美國對華為禁令的情況下,有效調節晶圓代工的強勁需求。其次,台積電又是怎麼看待全球經濟放緩與高產能利用率間的不相稱?

海思2019年約占台積電營收14%,市場對台積電失去海思半導體營收相當戒慎,外資圈中期疑慮主要聚焦於如何確切評估來自英特爾、超微(AMD)、蘋果與大陸飛騰帶來的CPU代工機會;能否量化ARM架構CPU與x86 CPU於2021年對台積電營收貢獻?

花旗環球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徐振志指出,台積電對華為7奈米製程出貨至第四季很可能接近歸零,所幸蘋果、聯發科、AMD與比特大陸將吃下所有華為海思留下的7奈米產能,增加的訂單幅度完全可以蓋過華為禁令的影響。

另外,詹家鴻認為,蘋果可能是台積電5奈米製程第四季唯一的客戶,A14與A14X應用處理器訂單非常強勁。

至於長線問題,則是人人都想獲得精確答案、但又很難一窺全貌的大哉問:畢竟中美貿易爭端迄今無解,雙邊關係變化迅速,台積電雖已決定在美國設廠,但在兩個大國的角力下,採取何種策略滿足大陸與美國對半導體在地化的需求?這其中還牽涉到,隨大陸半導體在地化趨勢發展,未來5~10年間,大陸是否加速建立自身半導體設備供應鏈,以規避美國電子出口規範。

整體而言,摩根士丹利看好,台積電得益於5G智慧機狀況優於預期、CPU委外代工需求高,有助抵銷失去海思半導體的營收下滑幅度,直指第三季營運表現可望超越市場預期,將推測合理股價升至375元,與花旗環球比肩;摩根大通證券則看好5、7奈米製程健康,對台積電第三季業績同樣樂觀,合理股價預期升至3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