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119

蔡總統連任後的經濟希望工程

 這次總統大選,蔡英文總統挾著維護主權的政治牌和台商回流的經濟牌,狂勝高舉庶民經濟大旗的對手韓國瑜,贏取連任。由於在中美貿易戰的肆虐下,大陸經營環境惡化,以及轉單效益影響下,台商回流、擴大對台灣的投資,拉出一波亮麗的成長率,使台灣在四小龍的經濟成長居於鼇頭,突破沉悶困局,應也是蔡政府蟬聯總統的關鍵。

不過,激情之餘,取得絕對的權力也是絕對的責任的開始。近十年來,台灣經濟呈現平庸成長,加上產業的外移,導致經濟成長的果實不夠分配,也分配不均。整體經濟的沉痾不少,亟待政府有突破性、創新性的思維,才能使台灣經濟振衰起敝、尋求未來的成長動能,這也是蔡總統第二任內最迫切的使命。

我們回顧過去幾年來,在內部環境上面臨的問題包括:(1)所得分配的惡化、產業的M型化;(2)中小企業、年輕族群的競爭力相對弱化,被剝奪感加深;(3)前瞻建設、五加二產業創新投資,和民眾的連結不大,民眾無感。

在外在環境的挑戰上,為了降低對大陸依賴,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但在外交的困境下,中小企業打入東協國家的市場並不容易。

其次,中美貿易戰台商回流擴大對台灣投資,但投資比較集中在少數產業。而且,台商返台投資、轉單效應,有其時間性,一定時間過後效益將遞減,因此,如何規劃一套長期的大戰略,進而追求台灣經濟的永續成長,更為重要。

再者,兩岸關係的惡化如缺乏有效的對話模式,將會持續拖累觀光、零售及製造業,也使台灣欲擺脫平庸的經濟成長,有其事實上的局限。

此外,超大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包括CPTPP、RCEP,或已簽署或進入簽署階段,對以出口為主的台灣經濟體,面臨邊緣化的打擊,也不容輕忽。

展望未來,政府應針對前述內外環境上的挑戰,規劃因應策略,才能滿足國內民眾的需求,並追求台灣經濟下一波永續成長的契機。以下我們願意借箸代籌,提出對政府的相關建議:

在國內經濟政策方面,政府在比較短期內且可以主動進行的改革措施,包括一、協助青年創業及創造高階就業機會。青年族群的支持是蔡政府勝選的主因,因此,協助青年降低創業的門檻、失敗率,並創造年輕人更多高薪的就業機會,刻不容緩。

二、加速數位科技、商業模式導入傳統產業,解決產業M型化的問題。在數位經濟時代,積極的應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數位科技,並將技術、商業模式導入傳統產業,才能徹底解決傳統產業競爭力不足、M型化的課題。

三、主動鬆綁服務業的限制,創造高階、高薪就業機會,為年輕人打造舞台,加速訂定服務業主管部會的產業化績效指標(KPI),並且將過剩資金導入國際醫療、資產管理、雙語教育、都市更新、長期照護等領域,加速上述產業的高值化、建構新的商業模式,進而創造高階人力的需求。

至於要隨著外在環境調整且比較需要長期戰略規劃的則包括,一、加強運用美中貿易戰後台商回流、擴大投資台灣的契機,驅動台灣的新成長軌道。可能的戰略包括鏈結美國的數位經濟生態系、協助美國再工業化、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研發中心、高階製造中心等,使台商回流與擴大投資,得以有效扣合台灣整體的產業升級,為下一波的經濟成長奠定基礎。

二、利用教育、宣導方式,排除國內加入FTA的障礙,避免被國際邊緣化的風險。台灣是小國,打開海外貿易障礙的FTA,攸關台灣產業發展的命脈,應從中小學教育就著手、使FTA深植人心。再者,政府應編列FTA衝擊基金,將1/3資金用於先期輔導,2/3用於廠商面臨的衝擊時予以補助,以爭取廠商的配合支持。如簽署FTA面臨政治上的現實,政府應同步進行的策略包括和美國、日本等友好國家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CA)。

三、兩岸溝通平台的重新建構。由於迴避九二共識,致蔡總統第一任任內,兩岸處於低盪的僵局。在第二任任內,如誤認大陸會主動示好談判,是相對不切實際的想法,如何透過有效機制溝通、協調,是左右台灣經濟更上一層樓,以及蔡總統歷史定位的關鍵。

最後,在選舉過程中,蔡政府開出了不少選舉支票,財政收支能否支應是一大問題。因此,政見應排出優先順序、分年進行,避免造成沈重的財政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