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118

朝野應重視年輕人,更要用對政策

 選舉落幕,大家都在談論年輕人,這次執政黨大勝靠的就是年輕人的支持,政治人物此刻所想的泰半是如何吸引年輕人的選票,然而,若政黨的思維仍舊圍繞著選票,討好年輕人,這未必是國家之福。

 只是為選舉而吸引年輕人,是勢利、膚淺且危險的,政治人物這些年常擔心少子化,但對年輕人的心靈卻少有真心的關注,少子化是量的問題,心靈是質的問題,若說少子化是國安危機,虛空的心靈則是更大的國安危機。

 依據主計總處2016年的青少年(15~29歲)狀況調查報告,在問卷所列的11項休閒活動裡,把看電視、電影、聽演唱會或唱KTV、上網(不含電玩遊戲)當成主要休閒者占了將近五成,把打球、游泳、瑜珈、健身房當主要休閒者也有兩成,逛街、購物及外出用餐聊天者也有一成五,而閱讀書刊只有寥寥5.4%。

 這裡的閱讀書刊範圍很廣,讀書籍、小說、報章、雜誌、甚至漫畫、電子書都算,然而即使如此寬鬆的定義,依舊只有5.4%的年輕人把閱讀當成主要休閒活動。這份調查還進一步問年輕人「次要休閒活動」,大家也許會認為閱讀書刊雖非年輕人「主要休閒」,但當成「次要休閒」者應該會比較多吧,遺憾的是,還是只有5.5%。

 綜合這份調查可知,在台灣喜歡閱讀的年輕人不到一成,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不閱讀心靈如何成長?我們要問的是:何以絕大多數年輕人一離開學校就不想再讀書,很明顯,這是教育的失敗,教育若是成功,應該會讓大家視閱讀為一件愉悅的事,常看《日本經濟新聞》或《朝日新聞》的人一定會發現,這兩份報紙從頭版到內頁,各版底下全是文學、小說、法律、經濟各類書籍的廣告,數年如一日,日本人喜歡閱讀由此可知。

 德國人亦然,德國人說:「一個家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沒有窗戶的房子難以呼吸,同樣沒有書籍的家庭也得不到心靈的空氣,心靈得不到呼吸,如何能思考,而當一個社會多數家庭、多數年輕人都不讀書,都無法理性的思考,那麼這個社會必然浮躁而無法冷靜,極易為流言所搧動而群情激憤,從而使得社會動盪,若加以政治人物從旁搧風點火,終將野火燎原而不可收拾。

 有一份外國的研究發現,家庭書籍數量與日後小孩的讀寫能力、計算能力有關,還有一份研究甚至指出:「滿室書籍即使沒有閱讀,也會讓人變得更有智慧。」閱讀對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的重要於此可知。

 上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凱因斯既是數學家,也是經濟學家,他還曾寫了一本機率論,他之所以有此能力,大量閱讀是重要原因,他自幼喜歡讀古典文學、中世紀拉丁詩詞,離開伊頓中學時已藏書三百冊。而我國文人被視為天才者如蘇東坡、李清照也是滿室藏書,蘇東坡年逾40已是各方崇拜的大文豪了,仍是日讀漢書、夜詠阿房宮賦。

 多讀書可以讓少年人、青年人變得更有智慧,如此才能獨立思考,面對網路流言才可以明辨虛實,面對政治誑論也不致隨波逐流,如此一來社會不必浪費許多資源、時間在無謂的爭議上,而面對台灣未來發展方向也才能理性的交流、辯論,在這樣一個穩定的環境裡,資源才可以放在最適當的部門,經濟才能發展的起來。

 三年前總統蔡英文就職講稿裡提及「年輕人」的地方多達八處,顯見民進黨早已了解年輕人的重要。然而,一個有為的政治家,不能只是為選票而極盡所能的討好年輕人,如此政黨的成功恰是國家的失敗。尤其現在選舉已結束,朝野有為的政治家應該要以自己政黨的理念、理想、價值觀來吸引年輕人,讓年輕人政策能走得久遠。

 今日的年輕人是昔日的孩童,若不自小學、中學給予學子們讀書的樂趣,給予思考的訓練,給予宏觀的視野,給予文化的陶冶,終將侷限日後年輕人的思維,對於政治誑論而莫辨真偽,對於國家前途也只會附和流言,人云亦云,若年輕人如此,國家未來令人擔心。

 年輕人既是如此重要,我們呼籲朝野要從中、小學教育改革做起,務必讓我們的年輕人習得閱讀的樂趣,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否則何以如今仍有九成年輕人不愛閱讀,果能落實,逐年讓三成、四成、五成、六成的年輕人喜愛閱讀,經濟競爭力何愁不能提升,又何愁世界不擁抱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