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915

政黨惡鬥是台灣企業經營的最大風險

 歹戲拖棚的中美貿易戰,從2018年初由美國總統川普率先啟動,迄今已逾一年又半。期間美中雙方時而高調互祭懲罰性關稅清單,時而又轉趨低調的進行會商談判。如此的反覆翻轉,固然讓局外人看得眼花撩亂,全球資本市場的各項指數,則有如雲霄飛車般的暴起暴跌。對企業界而言,面對這種高度不確定的市場情境,如何做好風險管控、危機處理,以求避兇趨吉,儼然已經成為當前企業經營管理最熱門的課題。

 檢視這一波中美貿易戰所掀起的洶湧波濤,影響層面當然不只侷限於美中這兩大全球經濟體而已。準確來說,全球其他各經濟體,也不同程度的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包括或者因產業鏈上下游的關聯而致躺著也中槍,又或者因轉單效應而帶來新商機。即以台灣來說,夾處在美中兩大經濟體之間,長期以來不論是進口或出口,美中兩大經濟體一直佔有極高份額。從而,不論是美國的關稅制裁,或是中國的反制對策,台灣的相關產業都無可避免的要受到衝擊影響,包括負面的風險危機,也包括正面的轉單商機。

 針對這種混沌難明的全球政經情勢,中華信評日前乃爬梳整理出台灣企業所面臨的七大風險。包括其一中美間的貿易與科技摩擦,及日漸升高的全球保護主義;其二大陸科技供應鏈的崛起;其三各科技公司與其品牌在海外市場維持競爭地位所面臨的挑戰;其四破壞性新科技所帶來的衝擊與機遇;其五對iPhone銷售趨疲的高度曝險;其六美國石化產品依恃成本較低的頁岩氣為原料,產量逐漸增加;以及在主要出口市場面臨的貿易障礙遠高於其他競爭對手以致居於劣勢。

 綜觀中華信評所歸納出的這七大風險,既包含宏觀的全球經貿情勢檢視,也針對某些產業予以著墨。同時,所涵括的這七大風險,其實也不全然是因中美貿易戰而引爆,而是關涉到不同產業面對快速變遷的全球政經結構與科技創新下,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例如點出美國石化產業的新競爭優勢,從台塑四寶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表面呈現下滑即可見其一斑。台塑集團面臨此一轉折,自然不可能坐視,包括加大在美國的投資力道,以及在中國內需市場和東南亞地區的布局,其實也已啟動。而如此一來,台灣自身的石化產業之市場競爭力,以及依附台塑集團的本土上下游產業鏈又如何自處,自然也就成為七大風險外溢效應的間接受害者。

 另外一項值得正視的風險,也就是破壞性的新科技如物聯網、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所帶來的衝擊風險。這項風險因子,同樣也和中美貿易戰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但的確可能因美中兩強博弈,從關稅戰、貿易戰升級到科技戰,而成為台灣企業所面臨的新風險。而台灣的困境則在於,一方面新科技的引進,促使傳統產業型態必需加速轉型才可能適存。但產業轉型知易行難,國際知名信評機構穆迪,最近將美國汽車巨擘福特之信評從最低投資級的「Baa3」級調降一級至垃圾級。如果說連福特汽車面對朝自駕車、無人車轉型的市場前景都不被看好,試問量體較小的台灣既有產業面對當前這波破壞性創新科技的引進,無疑在產業轉型的路上將承受與面對進退失據的考驗。

 破壞性新科技所帶來對台灣產業的風險與另一個困境,則在於這些新科技源於網路無國界的特性,基本上都具有全方位的滲透力。因此台灣相關產業即使能夠順利完成自動化、科技化的轉型,但因為台灣內需市場偏小,如何面對這些新科技跨國企業侵門踏戶的分食,無疑才是最大的夢魘!

 除此之外,中華信評所提列的台灣企業七大風險,最後一項也就是在全球保護主義風潮下所高築的貿易障礙,台灣因為特殊的國際處境,未能加入相關的區域經貿組織,以致面對其他競爭對手持續居於劣勢。此一結構性的障礙,如果未能突破,則台灣的產業競爭力所面臨的不公平境遇,不止是台灣企業的風險,還可能惡化為台灣的宿命。果如是,其後續影響,包括產業的被迫外移等,勢將成為台灣的另一夢魘了!

 產業經營本來就應有風險意識以及知變、應變乃至馭變的能耐。面對全球政經情勢的劇變,台灣企業除了自求多福加速轉型之外,政府自也應扮演協助乃至導引的角色。但當政者兀自陷身於無止境的政黨惡鬥,但知短線操作,既無能力也無心思協助帶動產業轉型。如此這般,其實才是台灣企業所面臨的最大風險了!